2013年2月28日 星期四

關於自然農法(二) 關於是否以人工澆水呢?

施朝祥

關於是否以人工澆水呢?

有一派的觀點是完全不用人工澆水,每塊地會長出他適合的作物,人不必為土壤在作任何事,缺水的地區,會長出不太需要水的作物,一般以多肉(仙人掌科)植物;水多的地區則會長出蓮花等水生植物。
2013-02-23_1937332013-02-23_193754

農牧合一

土壤的品質以多樣化微生物是關鍵,各種不同的動物的消化系統中,有各種不同的微生物,吃下的食物會把這些菌體刮出下來,隨著排泄物而排出體外,將各種不同動物的排泄物放到土壤中,用耕耘機一起翻土,就會豐富讓土壤中的菌種,使土壤的菌相更為完整。
2013-02-23_193805

土 壤為影響作物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土壤可以影響根系的生長與養分的吸收,土壤的性質可分為物理性、微生物性與化學性。物理性為土壤的保水性與通氣性;微生物 性為土壤中的微生物種類;化學性為土壤中的土壤酸鹼度與。如果只有物理性與化學性良好,只能增加土壤的保肥能力;只有物理性與生物性良好則只能使土壤呈現 鬆軟;化學性與生物性良好則土壤的分解肥料與有機物的能力較好,唯有三個性
質都維持良好,才可以產生良好的地力,創造優質的土壤。

土壤的三種性質又以物理性最基礎,其次為微生物性,最後才為化學性。而土壤的改造,則以豐富微生物種類為根本,當微生物種類繁多時,土壤的性質自然優質化。

土壤物理性又分為固相、液相、氣相,土壤的固體粒子組成骨架,當中又夾雜著空氣與水,所以又稱為土壤三相。

固相:可供給植物礦物質、保持養分。

液相:供給水分和養分。

氣相:向植物根系供給氧、存積雨水、排水。

土壤三相的比例是決定土壤的肥沃性與作物生長的關鍵。

土 壤化學性為土壤pH值(酸鹼度)與土壤EC值(電導度)。土壤pH值(酸鹼度)顧名思義就是土壤的酸鹼性;而土壤EC值(電導度)為土壤中水溶性鹽類的濃 度,當EC值越過高時,滲透壓越高,作物越難以吸收水分和養分,對作物產生毒害,造成根部受損、地上部葉片萎凋、生產緩慢等症狀,此現象稱為「鹽害」。

一般作物適合的pH值為5.5-6.5、EC值為0.6-3.5(ms/cm),而每種作物與每個時期喜好的pH值與土壤EC值都不同。

土壤的微生物性
土壤為極複雜的生態環境,土壤中充滿了微 小生物,一小匙的肥沃土壤可能含有數十億的微生物,但長期以來的貫行農法的農業操作破壞了土壤中原有的生態與微生物種類,使微生物種類越來越少,特定的微 生物佔領土壤,病原菌開始大量繁殖,使植物根系越來越虛弱,連續耕作障礙與病害開始嚴重發生。

土 壤中的微生物?好菌、壞菌通通有!土壤中的肉眼無法看到的微小生物包括了生活在土壤中的真菌、細菌、病毒等,其中會使植物產生病害的稱為病原菌;對作物生 產有直接或間接之幫助,提高土壤養分、增進根系生長與養分吸收的微生物又稱為有益微生物,即是所謂的微生物肥料或微生物資材。

到底要不要將土壤淨空,把所有的有害的微生物菌全部殺死呢?

自然的平衡是一物剋一物,如果沒有炭疽病菌就沒有剋制炭疽病菌的微生物,是故若一次把炭疽病菌全部殺死,那麼每次要種植前,就要再進行一次消毒工作,而且在種植過程中,還要不斷地預防土壤被污染。

雜種輪作防蟲害

昆 蟲和人一樣會偏食,有喜歡吃的菜和不喜歡吃的菜,但當沒有食物時,就是不喜歡吃的菜也會吃,若是整片園子都種同一種菜時,那麼也就容易被全部吃掉;反之, 若每塊園子雜作各式和樣的菜,那麼蟲子只會吃喜歡吃的,不會去動不喜歡吃的菜,那麼就可以防治蟲害,雖然會有少部分的損失,但還在可以接受的範圍。

蟲 在產卵時,總會先觀察多少食物,才產多少卵。黃條葉蚤為十字花科蔬菜上古老之害蟲,農民對它並不陌生,一般農民又稱"跳仔"。黃條葉蚤 (Phyllotreta striolata(Fabricius))為鞘翅目之小型昆蟲,富黑色光澤,兩翅鞘有明顯之金黃色縱紋而得名,善跳躍遷移,為高溫期十字花科蔬菜之重要 害蟲,危害猖獗可致廢耕而血本無歸。

黃條葉蚤雌蟲可產數十粒至700多粒卵,平均約180粒卵。但當食物少時,黃條葉蚤會產較少的卵,以防止幼蟲繁多,食物太少而餓死;反之若,食物豐富時,黃條葉蚤會產較多的卵,大量繁殖後代。當雜種各式作物時,黃條葉蚤會評估食物不豐,而產較少的卵。

雜作各種作物,很多人會以為是把一塊圍子,分成四到八小區,每一區種同一種作物,這並不能算是雜作,在大自然界中,也不會是這個樣子的。

所謂雜作是指擬自然態,每一小區都種上幾種不同的作物,這樣蟲才不會吃完一顆又跑到另外一顆去,那就失去雜作防蟲害的目的了。

2013-02-23_193817

到底要不要用蘇力菌進行蟲害防治呢?

全 球從事有機農業的農民大都以噴灑傳統的蘇力菌防治害蟲,蘇力菌被稱為「昆蟲的穿腸毒藥」,1911年時日本學者石渡繁胤在大日本蠶絲會報中,發表了家蠶猝 死病例,同年柏利那(Berliner)報導,從德國色林吉亞地區的地中海粉螟幼蟲體內,分離出致病的病原菌。1915年學界正式把這種造成昆蟲生病的細 菌命名為蘇力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自此揭開了人類認識及應用蘇力菌的序幕。

蘇力菌分布於全球七大洲,可從罹病昆蟲、昆蟲棲所、各種土壤、不同的植物葉片、源自植物的材料、淡水、海水、潮間帶的沖積物、牛犢的墊床、羊毛、陸生脊椎動物(哺乳類、爬蟲類和鳥類)的排泄物、活化污泥等之中分離獲得。

蘇 力菌不但會殺死害蟲,也把益蟲一起殺死,此時將會面臨一個自然態不完整的系統。大自然的法則是不會變的,一定是先有以作物為食物的害蟲,才會出現以害蟲為 食物的益蟲。若將害蟲全部殺死,那麼益蟲也將無法維生。也就是說,使用蘇力菌後,將要不斷地使用,不然將會害蟲大發生。

現今,農民們早已察覺作物害蟲很快就會對蘇力菌產生抗性。現在很多人都已警覺到蘇力菌造成環境中的害蟲具有抗毒性或產生超級害蟲。

蘇力菌與自然農法

施朝祥
   
阿茶受到大學老師 的啟蒙,回想起自己在農家成長的生命經驗。農家生活的點滴,讓阿茶決定在未來的人生投入農業。阿茶在大學畢業不久,就到有機農場實習,立志要當一名農夫, 在實習當一個農夫時,防治蟲害學的是使用蘇力菌來抑制蟲害。結業後到自然生態農法布拉姆農場時,學到了用生態平衡法進行蟲害防治。

在一次談話中,臭屁祥問:「你用過蘇力菌防治蟲害,感受如何?」

阿 茶:「在還沒有學到用其它防治法前,都是使用蘇力菌,蘇力菌是讓毛毛蟲生病後死掉的方法,使用蘇力菌後的第一天,毛毛蟲活動力開始下降;第二天時,會看到 毛毛蟲好像是病了,行動非常緩慢;第三天時,會看到毛毛蟲捲成一團,然就死了掉到地上被螞蟻抬走。其實在使用時,看毛毛蟲死亡的過程會非常難過。」

臭屁祥:「那自然生態農法用什麼來防治蟲害?」

Kiki:「自然生態農法有空中隊伍綠繡眼和地面部隊攀木蜥蜴,它們會把毛毛蟲吃掉。」

臭屁祥:「就毛毛蟲的立場來看,最後都是死了,那用蘇力菌和自然生態農法有什麼差別呢?」

俊凱:「就毛毛蟲的立場來看都是死了,但是自然生態農法的毛毛蟲在死時,還讓綠繡眼或是攀木蜥蜴飽餐一頓,而且還死的痛快一點,這不是很好!」

Andy:「自然農法不是關注於個別生命,就生命的立場,最後都是會死。自然農法考慮到土地、生物和環境的整體關係變遷,善用大自然的力量為人類謀取最大的幸福。大自然中會有一種平衡的力量,會讓生態達到平衝,而人僅僅能作輔助性質的管理。

「自 然生態農法會讓園子中充滿各類生物,用生物多樣性所帶來的好處,而讓土變成適合種菜的土壤。當食物錬和食物網成型後,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會有一些蔬菜被吃 掉,但實際上,昆蟲、鳥類……的糞便、尿液等都是可以當成肥料被利用,而且它們身體內充滿各式各樣的微生物,也會豐富土壤微生物相,當土壤的微生相豐富 時,自然又有利於作物的生長。如此一來,豈不美哉!」

「就從農事管理的角度而言,使用蘇力菌,除了蘇力菌的購買成本外,還要施用的人工成 本。使用人力強將食物錬打斷,基本上是違反自然的法則,但是只要有食物的存在,為了生存,蛾、蝶等蟲還是會在這蔬菜產蛋,毛毛蟲會不斷地被生出來,那時只 能不斷地使用蘇力菌;相反的,如果將食物錬的生態系統建立完整之後,就不必再耗消大量的防治成本,這是比較合理的農事管理方法。

近年來,蘇力菌的大量且長期使用,慢慢地毛毛蟲也產生了抗藥性,長出了越來越健康的毛毛蟲,而使用蘇力菌的威力日減,除了增長防治成本外,還要不斷地去找更有威力的防治菌種。」

臭屁祥:「大自然真是奧妙,看起來除『蟲』務盡的想法,是人類太過一廂情願的想法,使用了幾十年的農藥,也沒有把毛毛蟲都消滅掉。自然生態農法看起來有一點點不合理,但卻是符合最大利益原則。」

2013年2月23日 星期六

八角型教育生態農場

施朝祥
「生態農法」乃是以尊重土壤為基本,維護生態體系,以達到人類及所有生命體的調和與繁榮。利用自然生態法則農耕,加上一些措施培育出擬自然生態系的務農方法,也就是利用一些設施先做出蝌蚪、青蛙、蜻蜓,...等等自然生態環境來進行病蟲害控制的方法。

在Andy的農場中,有一處為了配合農牧合一的自然農法而建造的八角型溫網室農場。

八角型溫網室(見平面圖)農場包括有家禽舍、通道、透光室、網室。

2013-02-23_192349 2013-02-23_192401   
家禽舍:中間的八角型為家禽舍,面積有30坪,可養雞、鴨、鵝等家禽,當然也可以養家畜,家
禽和家畜平時是關在中間,可取其蛋食用,待其長大時則可取其肉。
2013-02-23_192417
家禽舍:中間的八角型為家禽舍,面積有30坪,可養雞、鴨、鵝等家禽,當然也可以養家畜,家禽和家畜平時是關在中間,可取其蛋食用,待其長大時則可取其肉。

通道:在家禽舍外面有一通道,面積有21.6坪,以作為家禽的走道。

透光室:在通道的八個邊外邊,各有一個長方形的透光室,面積有21.8坪,其中一個透光室當作是育苗、資材放置的工作室,其餘的以為種植短期葉菜類作物為主。
2013-02-23_192431
網室:在二個通道中的三角型為網室,面積有15.7坪,以種植瓜果類,等較為長期的作物為主。

整個八角型溫網室農場總面積為351.6坪,約是1139.184㎡,也就是一般農民的一點一三九分地。

在 透光室除了工作室外,依序編上一到七號室,每一循環單位,在一號室進行深耕淺種雜作輪種作業,到第七個循環單元時,除了在七號室進行深耕淺種雜作輪種作 業,也進行第一號室的採收作業,第一號室採收完成後,就將通道打開,養殖的家禽和家畜進入一號透光室,吃菜渣、蟲等,順道也下一些屎尿等,豐富土壤中的微 生物。

第八循環單元時,在一號室進行深耕淺種雜作輪種作業,而在二號室進行採收及禽畜放養羊作業,之後就依循環利用。

若以一周為單,則以45天為採收期的作物最為適合。
2013-02-23_192443  



關於自然農法:前言

施朝祥

蓋聞二儀有像,顯覆載以含生;四時無形,潛寒暑以化物。

是以窺天鑑地,庸愚皆識其端;明陰洞陽,賢哲罕窮其數。

然而天地苞乎陰陽而易識者,以其有像也;

陰陽處乎天地而難窮者,以其無形也。

故知像顯可徵,雖愚不惑;形潛莫睹,在智猶迷。
2013-02-23_193722   

哲學觀點決定使用的農法,人定勝天型的農法,會希望能控制所有的環境變因進行作物培育,最典型的代表就是植物工廠、水耕蔬菜、介質栽培法等;另一是參天地贊 化育型農法,一般又稱為「自然農法」,以尊重自然的運作為原則,進行適度的進行人為管理培育作物。一九七○年代發生能源危機之後,自然資源的永續發展與利 用方式才開始為世界各國所重視與反省。至於如何界定「人為管理」的範圍應到那邊,或是完全不介入,則有各種不同的定義,目前尚無定論。

自然農法並不是任何「嶄新」的農法,是千古以來實踐而成的農法,二儀圖最能代表這種農法的意境,自然界中各種生物間生生不息的道理,沒有一種生物可以獨存獨 盛,都是在不斷變化之中,在一物剋一物的此消彼長之中,先有農物作為害蟲的食物,而害蟲多了,自然引來吃害蟲的益蟲、鳥類、爬蟲類等。
那麼農民要作什麼呢?農民最重要的工作是持續地觀察大自然,瞭解其生生不息之理,不自然不會開口說話,但會用各種姿態來表示它的狀況,農民必須磨練感性與細心,去和大自然對話。

這一系列的文章主要以參天地贊化育型農法為主,以台中市山城區的農業實踐的結果為紀實重點。

2013年2月18日 星期一

關於自然農法:(一)

施朝祥


  • 深耕淺種
古諺云:「深耕淺種」意謂著農作物要長得好,必須先為作物挖好深厚的根基,循序漸進讓農作物慢慢紮根,植物的深根,吸收土壤養分,供給整株枝脈,才能禁得起 大自然的歷練,有豐富的收成。而要讓植物可以深根,必要深耕淺種,讓作物是由種子發芽成苗,進而發展主要根系,主根筆直向下竄生,循序漸進讓農作物慢慢紮 根,植物的深根,吸收土壤養分。

   「農業機械之父」杜爾(Jethro Tull,1674-1740)稱:「作物的根毛好像是作物的嘴巴,如果能夠生長到土壤深層,將更能得到土壤的餵養,使生長所需的水份與營養份,更接近嘴 部。」只是土壤愈深,土壤的結構愈緊密,作物的根毛難以穿透。幫助作物根系生長,需要將土壤深耕(deep cultivation)。以前的人都是淺耕10-20公分,以致作物生長必須與淺根生長的荊棘競爭,他認為深耕到80-100公分,才能避開競爭。

  翻土時,要將土翻深,將土壤翻鬆有助於作物根系的發展;種植在土壤表層,讓作物的根自然向下伸展,自行發展根系,這樣植株才會強壯。

關於杜爾的故事:生物產業機電工程系的源起-與荊棘合作

  • 澆水時間
  澆水時間的選擇,應儘量讓水溫與土溫接近為宜。在一般情況下,水溫和土溫相差低時,澆水比較安全,不會發生根系損傷的情況。具體到每天的澆花時間,春、夏、秋、冬也不盡相同,原則上可以赤足踩在地面上,感覺不到土地的餘溫時,就可以澆水了。

   中午時氣溫很高,作物葉面的溫度高,蒸騰作用強,同時水分蒸發也快,根系需要不斷吸收水分,補充葉面蒸騰的損失,如果此時澆冷水,雖然盆土中加了水分, 但由於土壤溫度突然降低,根毛受到低溫的刺激,就會立即阻礙水分的正常吸收。這時由於花卉體內沒有任何準備,葉面氣孔沒有關閉,水分失去了供求的平衡,導 致葉面細胞由緊張狀態變成萎蔫,使植株產生“生理乾旱”,葉片焦枯,嚴重時會引起全株死亡。

   下午在土壤溫度散後,才開始澆水,冬天時約在五點過後,夏天時有時會到晚上十點時才是適合澆水的時間,要在於補充晚上的水份,作物在白天進行光合作用, 基本水份消耗有時往往所剩無幾了,但植物的生長卻多半在晚上,為了避免在大量生長期因缺水而造成生長遲緩,有必要在下午補充水份。
上午10點前,若土壤表面呈現乾燥現象時,就要適度灑水,維持土壤的顯潤度。此時澆水是趕在作物蒸散速率達到最高前補足水份,以免植物水份不足而遭受逆境,無法順利達成光合作用的反應,使其生長受影響。


2013年2月10日 星期日

廚餘去那了?

施朝祥
寒暑假時,布拉姆農場常會有客戶的小孩到農場,一起從事農事勞動,每當吃飯時間總有十多人一起吃飯。這麼多人吃飯總會有一堆廚餘才對,但我總是沒有看過布拉姆農場的廚餘場,心中難免會有疑竇──那麼布拉姆農場廚餘去哪裏了?

廚 餘是都市中垃圾治理的大病,湯湯水水的廚餘不但增加焚化爐的負擔,也減短掩埋場的使用年限;現在垃圾治理政策中,總是想辦法將這些可以化作有機養份肥料的 廚餘進行再回收工作,一般有機農場總把廚餘化肥當作是種要肥料來源。那麼作為一個以生態農法為指標的農場,它的廚餘去哪了?

這個疑問在心中納悶了好久,總是不敢問,昨天終於問了Andy的小女兒Patty:「你們家的廚餘去哪了?」

Patty一付不可思議的樣子,愣頓了一下才說:「進了阿寶的肚子了。」

「阿寶?就是那頭體態龐大的豬,把所有的廚餘都吃進去了。」

Patty:「對啊!」

「包括中午所吃剩的玉米梗嗎?那一塊硬硬不可食用的玉米梗。」

「對呀!不止是玉米梗,還包括蛋殼也進了阿寶的肚子,所以才叫『阿寶』啊!」

我還是很難以置信,總是問個清楚,之後又向Kiki求證這事。

Kiki:「原則上,不給同類吃自己同類的肉,所以廚餘是先從貓開始吃,貓會把魚類的肉與刺先吃掉;之後換狗,狗將豬等獸類的肉吃掉;最後換豬和雞、鴨、鵝把其餘的部分吃掉。」

Andy: 「農牧合一才是完整的自然農法,在各類動物的消化系統中,有各種不同的菌體,吃下的食物會把這些菌體刮出下來,隨著排泄物而排出體外,將各種不同動物的排 泄物放到土壤中,用耕耘機一起翻土,就會豐富讓土壤中的菌種,使土壤的菌相更為完整,種出來的菜就會亮麗好看,吃起來也特別可口。」

Kiki:「自然界就是一個完整的循環,從土地長出來的植物,最後還是會回土地上,沒有所謂的剩餘,也沒有所謂的不足。」

2013年2月6日 星期三

關於統聯之低底盤公車

之前回北部,為省錢,我到台中火車站對面搭統聯83路公車至朝馬,以轉搭國道客運返北。

83路公車係所謂低底盤公車,車上設有輪椅族專用位,但公車從不停靠人行道旁,且上下車口與人行道也不同高,亦無連接板,輪椅族與嬰兒車如何上車!

當然,對長者、肢障者、幼童、婦孺而言,統聯低底盤公車「友善度」提高了一些。但司機為求快而超車,在車流裡繞來繞去,行駛甚不平穩。設公車專用道,即是讓公車既快又平穩,且安全。
若設公車專用道於中央分隔島之兩側,所佔道路空間最小,並節省新設候車站之開支。由於專用道將陡增客運業者之營收,故應由客運業者出資,建新候車站及相關設施。

或許,第一階段,重新規劃公車路線,實施公車專用道,每一條路線配購數輛BRT電動車,以為公營,專司服務行動不便之乘客,不須號誌優先系統,也先不設封閉式月台,則不但能大幅節省公帑,且快速完成台中市公車系統之改造。

2013年2月1日 星期五

究竟何謂盤剝?

周儒賓

一. 就台灣人民與社會之公共需求而言,農漁牧養殖產品之直接生產者不可或缺,而且,是無一時可或缺,但販仔及中間流通貿易商是否也不可或缺呢?顯然不是,販仔 及中間流通貿易商全部消失或罷工,前述產品還是能運銷至需求端,台灣糧食供應不因之而中斷或陷危。但前述生產者若全部消失或罷工,糧食供應立絕矣!兩者比 較,孰必要?孰重?其懸殊,不言可喻,按理,直接生產者之貨幣收益與社會/政治地位須遠多於高於販仔及中間流通貿易商,但現實卻倒反,而且後者還絕對宰控 了定價權。

二.就不可替代性而言,直接生產者之勞動力、技術及經驗積累,皆不可替代,而販仔及中間流通貿易商,可替代性高,可替代者眾,按理,直接生產者之貨幣收益與社會/政治地位須遠多於高於販仔及中間流通貿易商,但現實卻倒反!

三.直接生產者之勞動投入時間也遠多於販仔及中間流通貿易商,按理,於經濟果實之分配上,前者應多於先於後者,但現實卻倒反。

四.從自然災害與人禍風險率及風險損失度來看,直接生產者也遠高於販仔及中間流通貿易商,按理,於經濟果實之分配上,前者應多於先於後者,但現實卻倒反。

綜上述,由既有體制長期維護下,後者「合法性」掠奪(而且還被正當化)了直接生產者應有之貨幣收益,並倒反社會/政治地位,此即所謂盤剝,所謂盤剝體制。

農運工作者所應承擔之政治工作任務,即是讓直接生產者、大學生及進歩公民逐漸發現進而認識上述盤剝之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