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7月29日 星期一

雲林三小市集:幫助農民、農村,從傾聽開始

文/姜盈如

三小市集每個禮拜天開市,在斗六一個稱作三小棟的地方,到現在共一年多,已經是雲林當地的一個特色了,三小代表「小人物、小土地、小滿足」。其中一位創辦人李宜倩,直到去年還是雲科大創意生活設計系大四的學生,去年因為做畢業專題的關係,剛好四位同學加上系上老師,與雲林縣政府合作一個「老空間活化案」,這裡有三棟紅磚屋,以前是一個民防管制中心,也就是一處警察使用的空間。

2013-07-29_185706  

一開始他們開了一間小農福利社幫農夫賣東西,還有一間咖啡店,於是在活化這裡的過程認識許多雲林有趣的人事物,後來他們想要讓這個地方聚集更多的人,讓這裡的有機農業有一個交流的平台,也覺得雲林沒有一個好玩的市集有點可惜,於是開始辦市集,起初從詢問其他農夫市集的志工開始,請他們推薦雲林的農友,於是慢慢認識更多的農友。


他們先找「友善耕作」的農夫,邀請他們來了解市集的合作方式和理念,再到產地去拜訪,這裡除了有生產者,也有優質的加工農產品,例如醬油、麵包還有其他食品,他們稱之為「永續手作」,這些市集的農友除了來自雲林外,還有從嘉義、彰化、南投來的農友,有很多是農友介紹,他們才前往邀請參加市集;三小中的「小人物」會在每個禮拜天分享經驗,「小土地」則是田間的小旅行,例如黃豆認養、採地瓜等,今年也有五場的好田認養活動,七月時,市集裡又搭建一個傳統灶做為「料理廚房」,讓人品嚐新鮮在地食材的「小滿足」。


除了三小棟外圍的三小市集,裡面還有三個年輕人利用三棟老空間來創業,一個是「小農良倉」,販售各種在地的友善農產品,還有一間「穀日‧小農餐桌」,他們用在地的雲林小農所生產的食材做成冰品和輕食,最裡面的光感空間則是一個影像設計的創作室,時常舉辦攝影工作坊與分享會,光是這三間三小棟加上市集就已經有種「小華山」的感覺,聽李宜倩說後面還有很多舊警察宿舍,她希望之後能聚集更多雲林的回鄉青年,將這裡打造成一個雲林農業文創的基地。


李宜倩說現在市集的消費者大約六成是在地人,四成是外地的遊客,希望之後可以除了年輕人外,用更多有趣的方式,讓更多不同年齡的族群都能來到這裡,甚至可以把這裡當成生活的一部分,也許不會常常買這裡的東西,但會想更了解這裡,無論是參加活動或是什麼,或是推廣每個人在自己的家裡種些小植物。


但是要如何把這樣的概念傳遞給更多人,尤其是雲林這個地方。雲林是很重要的產地之一,但也是農藥、化肥大量使用的地方,但是很多人對這件事並不是那麼在意;雲林有很多的年輕人,有雲科大、環球科大的學生,希望可以用有趣的方式,如結合設計和藝文,讓大家認識農夫的價值,其實很多農友都深懷絕技、有很多很好的點子,農村也有很多的美食,還有很多設計的思考值得學習,只是大部分的人沒有發現;我們經營這個平台,也是希望「讓農村的聲音和想法被聽見」,而不是單向地認為農村或農民需要什麼樣的幫助,從傾聽開始,也許會發現什麼可以合作的地方。


就像好田認養活動,是和農夫一起討論、一起做的活動,有了之前的經驗,發現其他農夫也可以一起辦這個活動,之前舉辦了二崙的原味蕃薯園和黃豆田的認養,有預購和參與(旅行)兩種,像黃豆有三個多月的種植時間,這位農友雖然沒有固定種黃豆,但是他嘗試推廣大家去種黃豆,我們召募一群消費者,分面積來認養這塊黃豆田,跟農夫一起,從種植到採收大約有三、四次的活動,讓消費者下鄉來參與,也收到土地上的黃豆,黃豆田是否經過驗證或是收成多或少的黃豆,其實對這些參與的人而言並不是那麼重要,而是參與的過程,和知道了這個農夫、這塊田,還有這個農村的樣子,嘗試用這種方式,讓農夫可以找到一群願意支持他們的人,而這些人回到都市、自己的家園後,可以把這件事分享給更多的人,讓更多人了解農作物背後的價值─「我們需要有農夫、農田、農村,才能持續吃到南瓜、小黃瓜、地瓜、芋頭、……」。


八月時即將跟麥寮的一位農夫合作,這位農友固定種植黃豆,黃豆的固氮效果對土地很好,透過這樣的活動希望能讓更多農友嘗試去種黃豆,也讓更多消費者知道臺灣本土黃豆的意義和做法,像很多人不知道大部分的黃豆是來自毛豆老了之後乾掉就變成黃豆再採收,之間大概差一個月的時間,雖然聽起來黃豆很好栽種,但其實蟲很多,若遇到下雨也很難採收,所以「要吃到有機的黃豆是很不容易的」,好田認養活動的費用是回饋到農民生產該作物的成本,這個活動的意義也是讓消費者和農民一同面對種植的風險,我們希望可以做更多農學推廣,之後也希望能幫助農友經銷農產品。


今年的好田認養有雲林二崙的地瓜、麥寮的黃豆、大埤的酸菜,原本西螺的一家柴燒醬油也在今年的好田認養計劃中,由於他們打算將黑豆從進口的換成臺灣的黑豆,可是轉換原料的風險可能會使釀造的品質不一樣,所以希望讓更多人知道他們要轉型了,這就是原本活動的概念。李宜倩說現在好田認養的面積都不大,若未來能擴大面積,除了必須有一個網路平台紀錄這些過程,多出來的收成量也能透過網路銷售,希望將增加的收入回到社區或農友,以及協助做為市集和平台經營的公積金。


雲林大埤尼姑庵社區的酸菜田不是單一農友的田,而是社區的公田,李宜倩之前因為參加CITA的活動而認識一位酸菜爺爺,他是尼姑庵社區的理事長,這個鄉村的社區和其他地方一樣,都有許多的老人,那裡原本是他的田,他將田捐給社區,帶著老年人一起種芥菜、醃漬無毒酸菜,讓老人有許多活動,是屬於社區的產業;李宜倩說因為做酸菜的過程很複雜,若大量做很難注重到細節,所以他們只有做小量,講究健康、衛生、低鹽,大埤社區能夠一起做酸菜,我們相信也許其他社區也可以做,希望透過這個活動,大家能夠一起來種無毒的芥菜、做無毒的酸菜;她說自己以前很討厭吃酸菜,覺得味道很奇怪,知道了這件事之後,吃飯的時候只要看到酸菜,就會很想吃吃看,「看來無論是農學教育或是其他的問題,只在於資訊的傳達和實際的了解,當親身體會後,與生活中人事物的隔閡都會瞬間消失,甚至樂在其中」。


2013年7月24日 星期三

巨峰葡萄美味後的農民種植風險

/施朝祥

    前些日子我去拜訪朋友芙蓉大哥,他很熱情的拿出巨峰葡萄招待我,看著盤子上的葡,果粒碩大看起來每個都有10公克以上,白色果粉濃郁勻稱,還特地拿出糖度計,驕傲地說:「這葡萄甜度至少22度,有時還會到達24度。酸度也剛好,是最好入口的酸甜比。」

    我看著糖度計的洞口,看到藍色的色條到達22度,證明芙蓉大哥所言不虛。我的眼睛看著這美味的葡,但我的味蕾緊緊閉鎖拒絕開放、食指動彈不得、嘴角在抖動卻說不出話來。

    芙蓉大哥看著我沒有進一步的動作,誤認為是我太客氣了,就進一步的說:「都是老朋友了,就不要客……
      ***       ***
    巨峰葡萄是葡萄的一種,亞洲所生產的葡萄之中形狀最大的種類,故在日本又叫作「葡萄之王」。1937年時,由日本的農學者大井上康靜岡縣下大見村(今靜岡縣伊豆市中伊豆町)的「大井上理農學研究所」開始將澳洲品種「センテニアル」與日本岡山縣產的品種「石原早生」進行交配。

    位於亞熱帶地區的台灣,要種植巨峰葡萄就必需要使用大量的農藥。有位MOA在服務二十餘年的陳姓農民表示,幾年前他希望可以種植有機葡,當年就報名有機葡萄種植,上課的第一天,授課的老師就問學員『驗出十支農藥的請舉手!』沒有人舉手。

    授課的老師接著問:『驗出二十支農藥的請舉手!』有一個學員很不好意思的把手舉起來。

    授課的老師接著問:『驗出二十三支農藥的請舉手!』多數的學員都把手舉起來。

    巨峰葡萄一種屬於溫帶的水果,要將他種植在亞熱帶確實有難度,台灣目前適合的是一種野生的品種,可是那果粒小小的,口感又酸酸的根本不好吃。

    自從聽到那農民說完後,我對巨峰就開始思索,一種還沒被台灣馴化的葡萄品種,就這樣被大量種植好嗎?

    前年又發生了「南投信義鄉中毒四死案,確認禍首是因為葡萄催芽劑,把葡萄農友都知道的祕密催芽劑「二氯乙醇這種廉價的化工原料搬上檯面毒物專家說,這是一種含劇毒 的違法農藥,只要少量就會導致全身抽搐,造成呼吸系統衰竭,最快3個小時內,就會死亡 ,而且目前並沒有藥物可以有效治療,明明一種不合法使用的劇毒農藥,偏偏農藥行卻仍然 買的到。

      ***      ***
    最後,我還是拿起了萄葡大口吃食,並說:「感謝芙蓉哥,這麼精心地準備這難得的巨豐萄葡。

    我還是希望,農民可以在安全的條件下生產食物!

2013年7月19日 星期五

及時雨

◎施朝祥
  凡事來得好,不如來得巧。入夏以來,每日的午後陣雨為炙熱的盛暑帶來一陣涼意,那日的午後陣雨更化解了一場尷尬。
  近年來,節能減碳已成為一股時尚潮流,許許多多的活動,也都會想辦法把希望成為環保愛地球的一員,某商會為了環保愛地球,特地選在農場舉辦一場的活動,活動中也請來幾個友善農法的農民設攤位,讓參與活動的會員們,也可以直接向農民購買食材。
  為了活動,農民四點多就起床,採菜、包菜,並趕在八點前到達會場進行擺設佈置等工作。
  ***
  在活動中,農民就聊了起來。皮膚黝黑的黑豬說:「kiki怎麼辦?我是不是要多下些肥料才好。」
  Kiki疑惑的回答:「為什麼要施用那麼多肥料呢?施用肥料過容易產生硝酸鹽問題,而且肥料施用過量殘留在土地也不好,會造成污染。」
  黑豬:「可是不用肥料種出來的菜醜醜的,賣不出去怎麼辦?」
  Kiki:「沒有人買愛護地球方式種出來的菜,不是施肥量多寡的問題。而是農民生產食物這事沒有被重視。你應該教育顧客,讓他們瞭解自然農法種出來的菜長什麼樣子,而不是用量各種方式去買足消費者的需求。」
  黑豬認為教育顧客是很煩又沒有成效的事,不想和kiki繼續討論下去,這個談話就嘎然而止。
    ***
  大會結束前,大會請kiki發表談話。
  「剛剛有農民說:『菜都沒人買?』,農民以環保愛地球方式生產出來的菜,一把35元,許多人看了都嫌難看、嫌太貴。環保愛地球不應是一句口號,而應落實在生活中,我們要尊重大地的給予,而不僅僅是看菜色好不好!
  每當LV、Prada出新款時,就會有人漏夜排隊,拿大把的鈔票去求搶購,而對一把35元的菜嫌東嫌西。一個包包二萬元,就可以讓一個家庭吃二年的菜,大家對菜斤斤計較……」
  話還沒說完,許多與會的人臉色已開始凝重,在旁擺攤的農民也暗自心驚,kiki這番發聾振聵的諦實語,會不會把事情搞壞了!
  天空突然飄下了雨!
  參與活動的人們鳥獸散,留下工作人員收拾善後。
  農民也收拾擺攤上沒賣出去的菜,突然向我說:「少年吔!你有煮菜嗎?這菜送你!」



2013年7月6日 星期六

都市人卡勇

 施朝祥
早上六點多,被吱吱喳喳的聲吵醒,原來是隔壁採收萄葡的女工們正在數落家中的男人。雖然睡意乃深,但是女工的聲實在太大,只好起床梳洗。
隨後,發現右邊園子的女工也在採收辣椒,還有個妙齡的女孩也在女工之列,真是太神奇了!在農村這景象真是太難得了一見了,不禁多看了幾眼,心裏不斷地納悶,怎麼會有這麼年輕的女生還留在鄉村呢?更令人心驚的是,那園子不是昨天才噴灑農藥,怎麼今天就在採收呢?
近二周以來,每過午後,總是滂沱大雨的下。農人每在下雨後,馬上就補噴一次農藥,以防止病菌孳生,跟據農藥的規定,至少也要七天才可以達到採收標準,怎麼隔壁園子,才一天就在採收呢?
忍不住好奇地跑去問:「怎麼這麼早就在採收呢?」
  農人回答:「你知道現在市場一斤多少錢嗎?140元。二禮拜前一斤才85元,難得的好價格,好幾年都沒有出現過了,現在不採收,要等到何時採收呢?」
忍不住好奇地跑去問:「價格怎麼會這麼好呢?」
農人回答:「最近不是每天下雨嗎?很多園子的菜都爛掉了,跟本沒有什麼菜了,非常搶市,所以價格才會這麼好。若不是我每天認真地噴灑農藥,我的園子怎麼還會有東西可以採收呢?」
  我看著農人眉飛色舞地說著,還帶有一份驕傲的表情,心想:還要問下去嗎?
  最後仍然忍不住的問了:「這不是昨天早上才(噴)灑(農)藥嗎?」
  農人也不在乎的說:「都市人很勇吔!不用怕啦!都市人只在意菜好不好看而已,只要菜好看,價格在高都有人買。這我麻很不懂。」
  「其實農藥也沒什麼啦!昨天下雨,已經都洗掉了,還有什麼好怕的呢?」
  我點點頭默不作答的走了!
  回頭想想,每當有機農產品被驗出有農業殘留時,不論原緣就,都好像是犯了天條,罪不可赦;而貫行農法的農藥不合規範的使用,卻好像是應該的。
  都市人很的很勇嗎?那為什麼醫院越開越大呢?菜好看那麼重要嗎?還是健康比較重要呢?
  想多了,總覺得很多事是想不通,還是喝杯酒比較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