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2月31日 星期三

建請李縣長支持青年返鄉 開設綠色創意料理餐廳

 最近,<環境電子報>刊出「綠農的家」在屏東市開設彩虹餐廳,見下附報導。我們建議農業首都李進勇縣長支持雲林旅外青年返鄉,於各農村(而非市區)善用閒置建築物,開設綠色創意料理餐廳。

  何謂綠色創意料理餐廳?
一,食材、佐料、醬料100%在地採購或取得,限用當季。
二,所有食材,百分百利用,零廢棄物與生廚餘,也零熟廚餘。
三,零塑膠。
四,用電自給化。
五,將食材生產過程予以影像紀錄與詳細解說,於顧客進食時放映,供其觀看,保障食材生產履歷之透明化,同時,通過影片對顧客施予農業教育與食物教育。
六,製作以餐廳為中心之食材分佈地圖,掛於餐廳內,供顧客檢視。
七,免費提供自行車予顧客騎至食材生產農田觀看,乃至下田農事體驗。

綠色創意料理餐廳,是將農業在地產銷模式與食物里程最小化原則,貫徹於供膳營業,也是為帶動發展農村旅遊與在地經濟,引回更多旅外青年。綠色創意料理餐廳蘊涵豐富、多元而無限之網路行銷元素、題材、賣點,這正是青年所熟悉與擅長者。

那麼,農業首都李進勇縣長當如何支持呢?有以下幾種方式:
一.設立基金,提供無息貸款。
二.雲林縣政府創造平台,利於有志青年們公開集資。
三.營運後,經雲林縣政府委託公民團體公開透明民主評鑑審議為優良者,雲林縣政府善用新聞操作、網路資源、刊物資源、文宣資源,為其宣傳行銷。
四.以上支持之對象,限以社會企業或合作社之公民經濟組織營運,並優先雇用在地之新住民,以培力新住民經濟自立。

友善食材在地吃 屏東彩虹餐廳開幕 詮釋小農美味

環境資訊中心 2014年12月29日屏東訊,特約記者李育琴報導
家住屏東縣九如鄉的張俊雄,3年多前回到家鄉與父母一起學習務農種植有機蜜棗,由於蜜棗的產期是每年1到3月,為了增加收入,他也種植短期蔬菜作物,每週在南島有機農夫市集和綠農的家小農市集擺攤販售。
上週末,張俊雄和媽媽照例來到綠農的家,還特別多採收些蔬菜來賣。攤位上擺放著各種當令蔬菜。「這茼蒿剛剛才採來的,早上的一批已經賣完了,」張媽媽說,一邊向來選購的客人說明,沾粘著土壤的各種萵苣和茼蒿,是今天最新鮮的。
綠色小農 大自然農場
這天,是綠農的家彩虹餐廳正式開幕的日子。現場有10餘攤農友在銷售農產品,他們直接和消費者接觸,介紹自家產品、分享農業和環境理念,除了有機無毒蔬果,還有無毒咖啡、窯烤麵包、糕點和文創工藝品等。

綠農的家 提供友善公共空間銷售小農產品

以提供無毒新鮮食材製作的餐點為訴求的彩虹餐廳,歷經半年多籌備,上週末正式在屏東市開幕。由屏東環保聯盟理事長洪輝祥規劃籌設的這片基地,以推廣友善環境、無毒農業、健康飲食為目標,內有綠農門市、綠書坊和綠色餐廳,週末並有綠色小農市集和音樂演出、講座等活動。

2014年12月28日 星期日

再論『落實』農業首都之農業教育

  李縣長要「落實」農業首都,農業教育是扎根工作,農業首都之農業教育至少有以下十大任務:

  一.教育出為糧食安全、友善環境、優先滿足在地食物需求並以自己職業為榮、實踐合作化經營、追求生產技術不斷創新之農業(畜牧業、養殖業)生產者,同時,也是農業公民。

二.教育出農業合作化之組織工作者與合作社/場營運專業工作者。

三.教育出合作化綠色農業(畜牧業、養殖業)機械與設備之研發人員、技術人員、企業管理人員。

四.教育出以在地生產原料之綠色食品製造業研發人員、技術人員、企業管理人員。

五.教育出合作化綠色農業(畜牧業、養殖業)資材之研發人員、技術人員、企業管理人員。

六.教育出農業治理創新與執行所需之人才。

七.教育出發展農村深度旅遊(人文、生態、體驗)所需之人才。

八.教育出發展農村綠色創意料理(100%在地食材、零廚餘、零廢棄物)餐廳產業所需之人才。

九.教育出愛吃在地生產食物之雲林居民。


十.教育出喜用在地生產食材之供膳業者與從業人員。


若您有興趣收到人耕食共同體最新訊息,歡迎上人耕食臉書專頁。
給陳為廷參選立委之建議(一)

增農民收入應以農業生產為優先

  九合一大選前,雲林縣長當選人李進勇律師大打「三個大富裕」政見,其中一個大富裕,是推動農地種電計劃,在地層下陷地帶高鐵黃金廊道建造900公頃之“農業光電區”,以創造一萬戶年收入百萬元之農家,而在大選前,已有知名網路媒體及不少知識份子予以揭露性批判:假綠能,真滅農!

  選後,李進勇縣長似未理睬公民社會之異議,仍從賴清德之台南市政府借將原環保局長張皇珍,任李縣府之副縣長,以「落實」900公頃之“農業光電區”與全雲林之農地種電計劃!

  李進勇縣長之政見目的,是要創造一萬戶年收入百萬元之農家,增加農民收入,無人反對,但是,增加農民收入,應以增加農民之農業生產(包括畜牧、養殖、加工食品、農/畜牧/養殖過程廢棄物之再利用)收入為優先。

  所以,苟真心為增加農民收入謀,李進勇縣長應主動積極於下列各者:
(1)重建農民免於中間盤剝宰控、免於市場失靈及滯銷之計劃性在地產銷機制。
(2)推動農民合作民主經營,以不斷減少生產成本──主要是工資成本與資材成本,不斷提高產量、品質、安全性及環境友善度,而減少單位成本。
(3)以農民合作民主經營為集體基礎,才能共同投資於小型綠色畜牧、綠色養殖、綠色食品加工,及前述過程之廢棄物再利用,創造新的收入來源。

採這三者之增加收入路線,能達成農地復耕、復育、友善環境、食品安全、糧食安全、青年返鄉、農村就業人口持續成長、城鄉發展均衡等八大公共目的。


採農地種電之增加收入路線,無益於,甚至有害於前述之八大公共目的,因農民種電合約20年,種電之農地無法農耕,所以,只能廢耕,終而加速離農!而農地所有權之繼承人若無農耕之意願,很可能將所有農地種電!故「假綠能,真滅農」之批判雖過火,但對「滅農」之憂慮,則是『正直』李進勇縣長不能不聽之諍言!

請李縣長推行「超蘇」之農業教育

  近日訪談幾位國小校長得悉,九年前,蘇治芬就任雲林縣長後,命令各國小自闢至少兩坪大之有機農圃,以供學生之農事教育,但未給予任何補助、輔導、行政支持及培力,僅辦形式主義之評鑑。

  而今,兩坪大之有機農圃尚有幾校猶耕仍學,不知!

  農業首都,不僅當有使學生完整生產歷程體驗之農事教育,還應推行台灣農業史、糧食安全、農業公共性、農業科學及台灣受美國霸權與自由貿易(如GATT、WTO)衝擊真相實情之教育。

  針對前述教育,建議李縣長責成農業處與教育處應合作:
一.於寒暑假與學期間長假舉辦種子師資(不限學校老師)培訓營。
二.每學期舉辦全縣績效卓越與創新教學之觀摩交流,全程網路直播與有線電視台直播,以刺勵各校不安於現狀,戮力用心教學規劃設計之創新不休。
三.委外,製作前述教育之一系列漫畫書,供為全縣師生乃居民之讀物。此系列漫畫書之支出公帑必可經市場發行回收。
四.鼓勵各校學生自主組成農業社團,培力學生於假日進行農業科學技術之研究與農業田野暨生態調查,聘任校外指導者之人事費由雲林縣政府補助。
五.每學年定期舉辦全縣各校“農耕大賽”,縣政府應協助各校組織學生自力進行影像紀錄,將作品集中於縣政府所設網站播映。評審項目包括了農耕面積、農法、生產技術、產量、作物種類、品質、親子共耕、社區參與等。
六.針對縣內高中職與大學,每年定期舉辦全縣滿足在地農業產銷實際需求之農業科學技術競賽,並於全縣各校巡迴展出。

農業,才是農業首都學校教育之最鮮明特色,也是蘊涵最豐富之資源,多元、完善、創新之農業教育,更是落實農業首都令名所必需之基礎教育,辦好農業教育之政績效果,俗擱超大碗,其『本益比』是幾百場農博之幾百倍!


本電子報團隊走訪推銷營養午餐食材在地綠色合作化契作計劃至今,要超蘇,而莫再“蘇規李隨”,是受訪者一致共識!

若您有興趣收到人耕食共同體最新訊息,歡迎上人耕食臉書專頁。
給陳為廷參選立委之建議(一)


2014年12月26日 星期五

盼李進勇善用「食不安」 招旅外青年返鄉綠色復耕



  據<聯合報>報導,由於食安風暴,各縣市政府所開辦之農業研習課程,一開放報名就秒殺爆滿,但這股流行能否持久?研習課程之畢業者實際而穩定地投入農業生產又有多少比例?各縣市政府未公佈,恐怕也不願公佈。

  必須指出,懷抱一時熱情、衝動及美麗憧憬報名農業研習課程,必被現實之農業產銷困境所擊敗,半途而廢,徒增行政資源與社會資源及報名者生命時光之虛耗而已,負責任之政府應先讓有報名意願之民眾實地體驗務農之勞累,理性認識現實之農業產銷困境,以篩汰懷抱一時熱情、衝動及美麗憧憬之報名者。

  然而,若當前之農業產銷結構性困境未獲翻轉性之治理,這秒殺風潮,也終將迅退!所以,我們建議農業首都李進勇縣長,若要善用「食不安」風暴,招募旅外青年返鄉綠色復耕,首務絕不是開辦更多之農業研習課程,而是先達成最務實之兩點:
其一,讓農業生產有穩定之銷路與合理收益,使生產者得以專注於生產品質與產量之提高、綠色技術之學習、改良、更新。
其二,與各鄉鎮市農會合作,設置休耕農地之資訊網,上網即能閱覽休耕農地之分佈地圖、地貌、地籍、地主、面積,及農耕歷史,並建立媒合機制,由縣政府與各農會主動為有志返鄉綠色復耕之旅外青年取得農地。

那麼,如何實現農業生產有穩定之銷路與合理收益呢?幾十年由盤商體系壟斷、宰控、剝削之縣外不確定市場銷路,早已被殘酷事實証明為農業生產者之“窮途末路”!但,生路新途又何在呢?

須從雲林國中小營養午餐/早餐食材在地綠色合作化契作著手!逐學期增加供應/採購之比例,進而,將在地產銷對象擴向學校老師職員、各鄉鎮市公所員工、各農會職員,及在地居民。滿足在地之所有食物需求而有餘,再由縣政府主導協商,銷予台中、桃園、台北、新北之營養午餐。
食不安 「農民大學」爆滿  

【聯合報都會地方中心記者/連線報導】
2014.12.21 03:18 am


雲林縣政府每年八月開辦的「雲林農民大學」,招收一百廿人,去年開始出現凌晨搶「頭香」,今年八月十五日報名首日,凌晨三點辦公室外已大排長龍,拔得頭籌的沈群凱說,去年凌晨四時來排隊落榜,這次凌晨二時卅分就來,終於擠上。
雲林縣政府五年前委託虎尾科技大學開辦農民大學和有機專班,有農業達人田間指導,也教學員如何行銷,農民大學每期八個月的課程,有機專班五到八月上課,之後有師徒制實作,要交五千四百元不等學費,兩種課程已有上千人結業。
每次招生訊息一出,就被搶光,近兩年受食安風暴衝擊,「有機專班」超熱門,招收名額一再增加,從四班增為六班,仍無法滿足需求。
台南/搶上農耕工作坊
台南社區大學台江分校開設「農耕工作坊」課程,日文老師蕭志強將自家八百坪農田提供給卅個家庭耕作,他的課每年九月開課,場場爆滿;退休族學員說:「聞到泥土味好像回家,吃自己種的菜很安心」。
新竹/農場都租出去了
新竹竹北社區大學「有機蔬菜果樹栽」、「綠美化園藝社」,也是一開課就額滿。學生來自科技界、教育界,他們上課認真頻頻提問,差點把老師問倒。
新竹縣竹東鎮軟橋里「頤禾園」有機農園主人陳禮龍,曾開辦農事專業課程,每梯十個名額,消息一出也是秒殺,最近不少家庭主婦追著他問何時開課?但他實在太忙了,短期內無法開課。
新竹縣新埔鎮天一農園主人劉純洋的農場,出租給許多竹科園區的家庭,自己種菜自己吃,今年食安風暴越演越烈,來詢問租地的人也越來越多,他只能說抱歉,「都租出去了」。
轉務農 他賺進第一桶金
雲林農民張連庭原本是電視台記者,三年前決定當農夫,他到農改場上課,學習農業知識,也認識了可以互相切磋的同行,第一年就賺進第一桶金。
栽種蜜棗、火龍果的農民張翠玲,慣行農法用了十多年,負債累累,她邀剛退休的丈夫李家欽一起上雲林縣政府舉辦的有機專班課程,自己做堆肥,種出來的水果消費者吃得安心,銷路好,她開心說:「我現在也是年收百萬的小富婆了!」
2014/12/21 聯合報】  http://udn.com/

2014年12月24日 星期三

給李進勇縣長104年預算改革之建議(三)

  再談談預算編列公民民主參與之改革。李進勇縣長於競選期間以『正直』自期自我標榜,就應相信民主,實踐民主,就應將公民團體當作監督縣政府公務員與協力治理之夥伴。

  李進勇縣長若主動真誠善用公民民主參與預算編列之外部改革能量,必能大挫大治縣政府內部官僚主義之習氣,既使習氣太深重之公務員與主管現形,也激勵正直有心之公務員動起來,以致涇渭分明,利於李進勇縣長更調人事,適人適任。

  公民民主參與預算編列,必引發關於預算計劃之必要性、合理性、優先性、急迫性、公共效益及各單位預算編列之統合效益須予重新界定之公共討論,這也幫李進勇縣長糾矯了公務員編列預算之長期弊病、錯誤,也重樹了雲林縣政府之預算原則與編列規範,同時,培力了雲林公民社會民主參與預算編列之動力與能力。


  若只依靠縣政府公務員執政,李進勇縣長必受官僚主義之羈束困阻,無人無錢可用,無以擺脫前任縣長所遺之結構性侷限與包袱,開放、鼓勵、歡迎公民民主參與,協力治理,則人與錢皆得,開創縣政新局!

若您有興趣收到人耕食共同體最新訊息,歡迎上人耕食臉書專頁。
給陳為廷參選立委之建議(一)

請李進勇縣長聽李遠哲之諍言

遠哲科學教育基金會12月21日舉辦20週年慶,諾貝爾獎化學獎得主、前中央研究院院長李遠哲致詞表示,建議政府應注重農業投資與農地建設,不要一味地將農地改成觀光飯店,否則未來台灣人民恐將無糧可吃。

李遠哲對台灣糧食安全之急迫危機發出了諍言!懇請農業首都之李進勇縣長「聽進」李遠哲之諍言,未來四年,將農業首都“名副其實”,以提高台灣糧食自給率──目前僅三成餘,增進台灣糧食安全為首務!

李進勇縣長應針對台灣長期依賴進口之主糧作物、雜糧作物訂出每年復耕面積與產量之目標,開記者會公佈,並貼在自己、副縣長及農業處每位公務員之辦公桌上,以自我提醒、鞭策。

一切治理,須公開設定數字目標,農業治理,尤不可少,否則,就欠缺動力與壓力,也欠缺檢驗績效之基準。

若您有興趣收到人耕食共同體最新訊息,歡迎上人耕食臉書專頁。
給陳為廷參選立委之建議(一)

2014年12月22日 星期一

給李進勇縣長104年預算改革之建議(二)

  官僚主義之本性之一,就是本位主義,表現於預算編列,即罔顧治理全局觀與預算公共/統合效益最大化原則,而極盡可能地,膨脹本單位之預算金額,並罔顧上年度之預算執行效益,對同一預算計劃「努力」續編增列。所以,官僚主義絕不願為民選首長與人民節約公帑支出與把錢花在刀口上!

  把錢花在刀口上,從來就是政客們(不分藍綠)競選時期之常用騙票口號,但也從來不對媒體與選民說明四個如何,如何界定把錢花在刀口上?如何有效兌現之?選民如何檢驗之?若做不到,要如何呢?

  李進勇縣長能否減消官僚主義對預算之兩個『罔顧』?從競選期間所提出之所有政見來看,不樂觀!更露骨地說,李進勇縣長之政見毫無遏制浮濫預算、追求預算最大公共效益及主張預算改革之文字!

  我們認為,面臨雲林縣政府債台高築、財政窘迫之危機,李進勇縣長上任後之首務,就是進行如下之預算改革:

  一.延續性之預算計劃,各單位應編寫上年度之執行效益,執行效益不能由各單位自說自話,而須公佈於網站,鼓勵歡迎縣民監察,若遭踢爆不實,除該預算停編,並懲處相關公務員,至少記小過。若執行效益不佳,該預算停編或檢討後減編。

  二.預算編列品質與執行效益,納入公務員年終考績之重點項目與升遷之主要依據,並進行內部評比,公佈。

  三.建立預算編列公民民主參與之制度,各單位於預算編列之前,廣邀在地公民團體開會,鼓勵歡迎其針對上年度之決算及執行提出批評,針對下年度提出具體建議,尤其是書面建議,李進勇縣長應盡量全程出席,全程網路直播與有線電視台直播,以督令公務員重視而落實。

  李進勇縣長應認識公民民主參與預算編列討論之優越性:
  一.有效幫李進勇縣長與縣民減消官僚主義之預算浮濫,為『李新政』生出財源。
  二.公民民主參與制定之預算計劃,縣議會不敢亂砍。
  三.因公民民主參與,故砥勵公務員預算執行之積極度與認真度,為李進勇縣長創造良好政績。
  四.因公民民主參與,而提出創新先進之治理方案與預算計劃,不但為李進勇縣長之政績加分,更形成了李縣府與公民社會協力治理之新模式。


  預算民主化,財源倍增化,治理創新化,政績有感化。

若您有興趣收到人耕食共同體最新訊息,歡迎上人耕食臉書專頁。
給陳為廷參選立委之建議(一)

農業首都升級為綠能首都?

  報載,李進勇縣長向台南市長賴清德借將原環保局長張皇珍出任雲林縣副縣長,以實施農地種電計劃,讓農業首都升級為綠能首都,對此,我們提出幾點質疑。

  一.農業首都至今僅屬口號,從未落實,農業治理各方面皆距離首都地位太遙,何能升級為綠能首都?李進勇縣長之首務,應是努力打拼,把農業首都之口號落實!

  二.綠能之基進原旨,是建立『在地產電在地用電』之新模式,以逐歩取代大型污染性燃料集中發電設施/長程輸配變電之電力體制,絕非用綠能設施賣電給台電營利!所以,縱欲打造綠能首都,應先從雲林各工業區用電綠能化、自給化著手,次而養豬場之沼氣發電、養雞場太陽能光電,再次而家戶民宅太陽能光電,無論如何,輪不到農地種電!李進勇縣長目前所公開表述之綠能首都,包括高鐵黃金廊道建造900公頃農業光電區,皆是背離了『在地產電在地用電』之綠能基進原旨。

  三.如果,鼓勵農地種電之目的是為增加農民收益,更是本末倒置之治理思維,農民收益少而不穩定,是根源於為遠端(都市與國外)不確定市場需求生產故而必受中間盤剝所致之市場化小農體制,所以,提高農民收益之治本政策,是重建免除中間盤剝、生產者合作民主經營以在地產銷之機制,絕非農地種電!

  當李進勇縣長鼓勵農地種電,就意謂著,李進勇縣長要維持中間盤剝、市場化小農體制之現狀了!

相關報導:

地層下陷區 養水種電為國土復育 優良農地種電 變成環境災難




若您有興趣收到人耕食共同體最新訊息,歡迎上人耕食臉書專頁。
給陳為廷參選立委之建議(一)

FSF農夫培訓基地簡介


  FSF農夫培訓基地位於台中市新社區雙翠水壩旁,雙翠山水壩是由山泉匯集而成,為食水嵙溪上游,因山色翠綠倒映在水面上,因而得名。
  雙翠水壩位於新社區,距新社區公所2公里左右之山區,建造攔水壩,以調節乾旱農地用水外,其最大之特色是自然天成之夢幻湖,湖面平坦如鏡,水源來自上游之食水嵙溪。
  壩內生態豐富有魚、蜻蜓、野鴨、白鷺絲、烏龜、蛙類等,甚至是台灣重要的保育野生魚類一蓋斑鬥魚的棲息地以及還有台灣白魚特台灣特有種魚類。
  在這擁有得天獨厚的好山好水,是適宜農業發展的自然環境,已吸引了許多有心務農的國際青年移入,以友善耕作或有機的方式進行耕作。
  然而,新進場的農夫,在初期常因缺乏人脈,不易租賃到土地與相關務農設施。即使有地可耕,仍有因知識、技術與產銷經驗的不足,導致農產品品質不佳、產品滯銷或者經濟上入不敷出等問題。
  有鑑於此,FSF擬透過一系列的綠色農業培訓課程,提供有心務農人士學習基礎的務農知識、技術與產銷管道,以提供新農夫進入綠色農業的管道,歡迎加入志願農夫行列。
  有志者迎歡報名:農夫招募

(文/施朝祥FSF專員)

(來自南非的約克,希望可以在農夫培訓基地先蓋一間屋子.圖/海媽)

2014年12月20日 星期六

給陳為廷參選立委之建議(三)

台灣農業永續發展之危機多重,最迫切之一重,即農業生產者無生力軍。想從事綠色農耕之青年,遠遠多於實際從事綠色農耕之青年,如何讓愈來愈多之七年級生、八年級生成為此則報導之主角李承昌呢?

建議陳為廷當選立委,推動農委會設立大型綠色農法資訊交流整合平台與電子知識庫,匯集全台灣所有從事友善環境農業生產者之故事、技術心得分享、農作物、生產過程,想要加入此一行列之青年,只要進入電子知識庫,就能從網路學習相關之技術知識,包括生產歩驟與田間管理之方法、撇歩,並在網上提問與回答。

想要田間實作學習,就聯繫平台上最鍾意之生產者,拜為師父,以做中學,用勞動幫工抵束脩。

資淺生產者遇生產困境與技術障礙,也能進入電子知識庫快速找得解方,或上平台提問、諮詢,由資深生產者給予建議。

資深生產者想嚐試新作物、新農法、新技術,同樣可在電子知識庫與平台得其所需。

這同時也提供全台灣所有綠色農法生產者之直銷服務,每一天,消費者上網一目瞭然,全台灣所有綠色農法生產者於當日所供售之作物、價格、數量、驗証等級、生產過程之詳實資訊、距離消費者之食物里程。


若您有興趣收到人耕食共同體最新訊息,歡迎上人耕食臉書專頁。
給陳為廷參選立委之建議(一)


他的有機田靠蚯蚓便便「滋養」

【聯合報記者吳淑玲/永康報導】


永康區新農人李政昌(右)向小朋友介紹他的「秘密武器」就是蚯蚓肥。
記者吳淑玲/攝影
七年級新農民李承昌3年前返鄉從事有機農業,他養蚯蚓取肥料做益生菌,不只可降低生產成本,種出來的小番茄、草莓等別具風味,上市就供不應求。永康區農會昨天舉辦在地農業體驗,李承昌說「有機農業不難,做就對了。」

30歲李承昌是「農二代」,退伍後曾赴大陸、越南經商,3年前才返鄉,他的父親是胡蘿蔔大盤商,但有一年,外銷日本卻因農藥殘留超量被退貨,父親要求他「如果要再繼續從事農業,就要做出不一樣。」

李承昌決定要走「有機農業」,並從頭學習相關知識,他第一次接觸「蚯蚓」後,深受著迷;買了5公斤的紅蚯蚓飼養,如今已繁衍到2000公斤,成了他有機農場的「秘密武器」。

「蚯蚓便便有很多益生菌,使用在農作根系就像人喝優酪乳,可讓植物健壯。」李承昌說,在國外蚯蚓肥很受重視及普遍使用,但國內推廣不多。

永康區農會昨天舉辦「在地農業初體驗」,安排到李承昌的有機農場參觀有機肥與蚯蚓肥的益處,並讓小朋友體驗採收「玉米筍」及帶回蚯蚓飼養,也前往許復堡的「大埔有機農場」認識「農牧共生」與「有機杭菊」種植。新農人不吝分享心得,希望更多人投入健康有機的農業。

2014/12/14 聯合報】